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

東北三省之蒙多基里省Part2大象之旅

柬埔寨的大象也是不容錯過的特色之一,有關於大象的文化,早在吳哥時期就非常的出名,當年的象軍更是讓吳哥王朝強大又興盛(來到吳哥千萬別錯過大吳哥城內的景點"鬥象台",上面一連串的大象雕刻,非常壯觀,可以想像當時的大象有多少啊~~)。

現在的柬埔寨,還是有大象,但是數量已經銳減。在東北的少數民族仍保有著養象的傳統,來到東北,就讓大家有機會可以近距離接觸大象。

(蒙多基里省的大象行程,我覺得跟一般旅遊區的操作模式很不一樣,商業氣息少了很多,對於當地的少數民族而言,大象在這邊的角色不是的賺錢工具,而是生活的夥伴。)


這次請當地人帶我們到一個小山坡上的少數民族村落,那邊有一個大象據點,有接待遊客體驗乘坐大象的行程。來到這邊就可以看到很多大象跟牧象人在這邊準備了。

(可以注意看一下象背上的座椅,牧象人在放上座椅前,會先墊上厚厚的一層草,保護大象的背不會受傷)
(他們,就是我們這次體驗的組合,一隻大公象&牠的主人)

這次我們的行程是,大象會帶我們穿越叢林,抵達山谷的一條河邊,在那邊稍作休息後,再回來。行程約3~4個小時。去之前當地人有先交代要準備午餐過去,不然回來再吃就太晚了(也要幫牧象人準備一份喔)

把該帶的東西收拾好,當然建議輕裝上路(籃子裡的空間不大),從木頭架設的高台,爬上大象背上的籃子裡坐好後,就準備出發啦~~

(從大象背上看出去,大象真的好高)

(要提醒一下,在大象背上的那個竹籃裡,就放了一個小木凳,兩個人坐在裡面頗擠,而且還要保持平衡,大家可以看到圖片中的那對西方遊客的腳擺放的姿勢,就可以了解籃子的空間真的不大,要自己喬好舒服的位子喔!)

坐大象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平穩,會隨著大象的步伐左晃右晃的,並沒有很舒適^^"

(來看一下牧象人的裝備,腰間上的刀不是那來對付大象的喔,是來砍沿路的樹枝,手上拿的棍子,才是用來控制大象的道具)



從小樹叢漸漸走到樹林裡,沿路上走走停停(因為大象邊走邊吃旁邊的樹葉,牧象人也只是溫柔的催促牠.... 所以效果不彰),慢慢的跟這位牧象人聊起來了,大象的壽命其實頗長,跟人類快差不多了,牧象人說這隻大象就是他爸爸留給他的(按照輩分是不是該稱呼這隻大象叔叔呢 XD),在這邊的大象數量還是不多,也好奇地請教為什麼不多生一點....,牧象人說,按照當地習俗,公大象母大象要配種生小象,也要像人類一樣,要幫牠們辦一場隆重的婚禮,然後才可以配種,舉辦婚禮是件大事,要花不少錢,若是家中經濟狀況較不好的為了省錢,就不辦大象結婚,所以就不能配種,也就沒有小象了 ^^"。不知道牧象人說的是否真實,不過我相信古早以前,原住民還是山上單純的住民,沒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時候,幫大象辦結婚一定是非常熱鬧,大家都很期盼的喜事....

走了一個多小時,穿過了樹叢,流水聲的聲音漸漸清晰,終於來到目的地,小溪邊 ~~



小溪邊有搭蓋簡易的茅草涼亭,到了以後可以在這邊稍作休息與吃午餐(自備的飯盒),如果有興趣的話,還可以去溪水裡玩,並且可以幫大象洗澡喔~~

這次沒有帶換洗衣物,所以就沒有下水了,若是有興趣跟大象有更近距離的接觸的話,來的時候可以準備換洗衣物,體驗跟大象共同戲水的樂趣~~

休息完,原路返回,一路的上坡,顯得更是搖晃,叢林裡走的路,就是這樣原始的小徑,遇到比較陡的上坡,都會覺得對大象叔叔不好意思,在緩慢卻堅定的移動下,我們還是順利的出了叢林!!


到了比較平的地方時,牧象人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嘗試坐在他控制大象的脖子上


看牧象人坐的很穩,上去才發現其實很晃,大象每踏出去一步,就是一個晃,跟騎馬非常類似,還是需要學習與練習才能很平順的騎乘。坐在上面盡量配合大象的步伐,保持身體的平衡。(好啦,其實覺得很刺激也頗威風的~~~),不過碰到下坡時,感覺身體就要從大象身上栽下去了,大象沒有韁繩可以抓,這時候就整個是害怕了~~

回到原點,感謝牧象人與大象叔今天的招待,牧象人說牠們一天就走一趟,不然大象會太累,看著他們漫步回家的身影,下次要是有機會,看看能不能跟著回去瞧瞧原住民的家是長甚麼樣。

山上原住民的房子又跟一般柬埔寨高腳屋差別很大,或許是在山上,氣候比較冷,也比較不會淹水,當地的傳統建築是長成下面的樣子。房子就直接建在土地上,四周全部都用茅草包起來,只留一個小口出入,非常特別~~  蒙多基里省也有些民宿特別蓋成這種造型,喜歡這種風格的遊客,也可以去住看看喔~~





備註:蒙多基里省還保留著較原始的風貌,這次的大象體驗行程時程較長(3~4小時),活動環境是在叢林裡,並且是走山路,有上坡與下坡,若是要參加,請先斟酌自身體力與承受度(如過超級超級怕蟲阿怕髒阿,可能就要考慮一下了)。當地的乘坐籃子比較陽春,之前也有發生過遊客從籃子裡摔出來的事件,若是參加,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